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翟成新 趙雷 濱州報道
12月19日, 在陽信縣水落坡鎮祁王村村民王振瑩的家中,他正在客廳里擺弄他心愛的花花草草,墻上電子萬年歷上清清楚楚顯示著家里的實時溫度是21℃,此刻室外溫度已經接近零下10度左右。
水落坡鎮祁王村現有243戶、836口人,自2018年以來,祁王村的村民冬季取暖不用以前的煤炭爐,而是村里采用了分布式集中生物質清潔取暖,鍋爐里熊熊燃燒的燃料并不是煤炭,而是用樹枝、秸稈、牛糞、鋸末等農林畜廢棄物制成的“綠色”燃料,然后再通過生物質鍋爐的熱水管道及附屬設施送到村民家里的每一片暖氣片中。
祁王村黨支部書記王蘭國介紹,在采用新式供暖之前,村民用傳統的煤炭爐子取暖,既不衛生、又不環保,現在用了生物質顆粒取暖,既衛生、又環保、還暖和。村民王振瑩說,家里養的這些花原先在屋里就是勉強過冬,自從村子里通了大暖以后,屋子里始終保持20多度,取暖效果確實非常好,沒耽誤花草生長。
生物質清潔取暖就是利用各類生物質原料在專用設備中清潔燃燒取暖的方式。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還能實現農作物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是目前農村清潔取暖的重要路徑之一。陽信縣是山東省的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重點縣,也是全國僅有的三個北方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之一。目前,該縣已累計完成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7.6萬戶,全縣83%以上的村戶已實現取暖不燒煤。
地處魯北的陽信縣是中國鴨梨之鄉、全國畜牧百強縣,其產生的廢棄木材、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林畜牧業廢棄物數量巨大。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縣10萬畝梨園年可剪枝5萬噸、55萬畝耕地年產秸稈80萬噸、木器加工企業年供應鋸末10萬噸、27萬頭存欄肉牛每年可產生鮮牛糞150余萬噸。這些農林畜牧業廢棄物若不及時處理,將會造成土壤養分失衡、河流水質污染等諸多問題,而推行生物質清潔取暖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收集來的農作廢棄物將被集中到生物質燃料處理企業進行統一處理,制成顆粒燃料后供村民取暖使用。不僅大大降低了當地農林、畜牧業廢棄物無處安置的壓力,亦顯著提升了當地的環境質量。自2017年以來,陽信縣連續三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在全市前列。
陽信縣分布式供暖的運營工作,經過專業人士的節能改造,使燃料的消耗量大大減少,專業改造之后顆粒、壓塊都可以燃燒,現在經過節能改造以后,村里住戶溫度非常穩定,溫度也比以前提升了很多。他說,分布式生物質清潔取暖就是將生物質鍋爐的熱水通過管道及附屬設施直接輸送到村民家里的暖氣片中,實現村集中供暖。
陽信縣分布式集中供暖共計23個村, 運營公司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進行節能再改造,率先在祁王村開始,再原有兩臺三噸鍋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進,增加旋轉爐排燃燒機,木片,顆粒,壓塊都可以燃燒,增加了燃燒的多樣性,溫度更加穩定。祁王村實行分布式生物質清潔取暖以后,家里的爐子都不用燒了,屋子里24小時供暖不間斷,溫暖又省事,農村也過上了像城里人一樣集中供暖的生活。
本文標題:陽信縣: “變廢為寶” 的生物質燃料促進農村集體供暖 地址:http://www.readsourcecode.com/?industry/20.html